Tuesday, June 4, 2013

欧盟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图)

欧盟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中国2011年向欧盟出口光伏电池板价值270亿美元。


欧盟刚刚宣布了针对中国光伏电池板的数10亿欧元关税的征收方案。


欧盟指责中国通过补贴方式廉价倾销光伏电池板产品以谋求“占领市场”。


欧盟27个成员国6月6日开始将向中国光伏电池板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初期税率为12%,而税率八月将提升到47%。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电池板生产和出口国。 2011年中国共向欧盟国家出口了价值270亿美元的光伏电池板。


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说,“今天,欧盟委员会一致决定对中国光伏电池板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在此之前,调查发现中国产品销售价格低于欧洲市场成本价88%。”


他还指出,很明显,倾销的做法损害欧洲光伏电池工业,由于中国公司占有市场份额80%,25000个就业岗位因此受到威胁。


德古赫特说,“我希望与中方找到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他还表示,如果北京希望举行会谈,周二的决定就为会谈打开大门。“现在该是中国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强调,这些措施并不是保护主义,而是欧盟根据国际贸易法行使权力,保护其自身的利益。


争议性决定


德国和中国事前均反覆对反倾销制裁措施表示反对。中国总理李克强5月底访问德国时曾与总理默克尔共同表态,反对欧盟贸易委员会对华“双反”调查。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也高调表态“将毫不犹豫地维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


根据欧盟贸易委员会的规则,如果投反对票的成员国少于15个,那么欧委会将会在6月6日起对中国输欧太阳能产品征收临时性关税。


据报,在投票中,德国、英国、荷兰、瑞典等多国投了反对票。 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立陶宛等国选择站在欧盟委员会一边,波兰、西班牙、奥地利、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等选择弃权。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K4Wn3cSo5qU/499860.html

5名中国人疑似以充气艇偷渡关岛被捕(图)

5名中国人疑似以充气艇偷渡关岛被捕

关岛是美国的属地,而中国公民无需签证便可前往距离不远的塞班岛,因此两地也成了偷渡的重要路线。


关岛美国国家公园巡逻队发现了包括两名小孩在内的5名中国籍偷渡客,现已交由移民局处理。


关岛国家公园巡逻队的发言人说,他们在当地时间周二(6月4日)在公园属下的一处海滩发现包括一名2岁幼童、一名14岁孩童、他们的父母以及另外一名男子。


发言人说,当时这些人携带了数个随身行李,浑身湿透,巡逻队并在附近发现了一个充气皮艇。


美国移民局说,此一皮艇是来自北马里亚纳群岛,持用中国护照可以免事先签证进入包括塞班岛在内的北马里亚纳群岛。


该局表示,从1990年代,许多中国人便经由北马里亚纳群岛偷渡进入关岛,然后伺机前往美国,而关岛国家公园因此也就成了进入关岛的门户。


1999年时,关岛的非法移民拘留中心一度人满为患,造成困扰。


美国移民局说,在法庭审理期间,孩童将不会被拘留,他们的母亲也将保释以便照顾他们。


据称,美国国土安全部也已经介入调查,是否国境防范出现漏洞。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4sHS23NiYvk/499858.html

“中国聘礼地图”爆红 网友叹“娶不起”




近日,一张“全国聘礼地图”在微博上走红,该图以地图的形式标注了中国各个省市区的结婚聘礼金额。其中,河南聘礼的起步价为6万元。此图一出,不少网友直呼“娶不起”。对此,有专家表示,聘礼较高,面子问题可能是主要原因,也与当前社会不少人的金钱至上观念有关,但聘礼并不能奠定婚姻幸福的基础。


据大陆媒体6月5日报道,在表格上,中国被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百万元区、50万元区、10万元区、万元区和零元区。河南聘礼为6万元起,处于万元区阵营,仅重庆处于0元区阵营。


这张聘礼图最早为“@重庆新浪乐居”在5日发布,据重庆新浪乐居策划部副总监胡智伟介绍,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共调查了中国各地300多人,数据来源比较客观。重庆处于0元区是因为大多数重庆年轻人在结婚时很少有聘礼。


胡智伟说,他们在河南调查了不同地区和收入群体的10多个人,取平均值得出的“6万元起”的数字。“总体感觉,河南的聘礼还是比较高的。”胡智伟说。


对于调查中国聘礼状况的初衷,胡智伟说,身边有很多年轻人恋爱多年,最终却因为聘礼的问题分道扬镳,做这个地图是希望大家能认识到“爱情是宝贵的,不能被金钱击倒”。


对于“聘礼地图”所载河南的聘礼金额,不少网友认为比较准确,直叹“娶不起”,甚至有网友认为,在一些农村地区,聘礼能达到10万元。


之所以出现“昂贵媳妇”,不少人认为这是攀比心理在作祟。


对此郑州大学社会学专家张明锁表示,传统的农村,父母将女儿辛苦养大后嫁出去,希望通过收取一定聘礼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这也可以理解。但随着社会发展,聘礼金额越来越高,已失去原来的意义。现在的爱情或婚姻,在很多人的眼中似乎成为一种物质资源的交换。其实,这是不健康的风气,绝不可取。


张明锁说,聘礼不能奠定幸福婚姻的基础,真心相爱、同心同德才是关键。结婚时,不能为了面子而去攀比,要真正明白爱情和婚姻的真谛是两个人的幸福、长久,否则只会拖累家庭。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9C6UlN0GJKA/499872.html

通胀在哪里?在google搜索里!(图)


美国的CPI和PCE数据都显示不出美国经济存在任何通胀风险,华尔街投行甚至警告通缩风险,就连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亲自表示美国没有通胀风险。但是如果google一下,就不难发现:通胀已经发生了。


By Simon Black (来自Sovereign Man blog)


过去几年来,每隔一两个月我都会到google上查一些关键词,比如说“历史新高”、“历史新低”之类的。


搜索结果能够为我提供一张全景图,让我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最近的搜索结果如下:


“银行一季度净收入达40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美国股市依然保持在接近历史新高的水平。”


“纽交所保证金贷款创纪录新高,超过2007年峰值。”


“外国持有美国债券创历史新高。”


“牛肉价格创历史新高,材料将继续上涨。”


“汽油价格触及历史新高后微降。”


“雇主担保医疗保险费用创历史新高。”


“航空费用创历史新高。”


“学费贷款创历史新高。”


“美国未偿还学生贷款创历史新高。”


“垃圾债收益率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个体经营者数量创历史新低。”


“美国消费者信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法国消费者信心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欧元区失业率创历史新高。”


“欧洲银行削减利率至历史最低水平。”


“中国商业乐观指数创历史新低。”


“世界黄金协会:亚洲黄金需求创下历史季度新高。”


从这些新闻标题搜索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显而易见的结论:


1)通胀其实已经到来了。官方的数据对通胀轻描淡写,但是从食品到燃油、再到学费、旅行费用,所有的价格都在上涨。


2)这样的通胀也在煽起资产价格的热情,股票和债券都受到了影响。当然,这对于银行利润来讲是个好消息。


3)在世界的另一头,这些趋势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非常紧张,亚洲的反应已经出现:囤积黄金,而非纸币。


4)欧洲也受到了影响:萧条的经济状况还在持续。


5)美国人似乎还没有明白。尽管如此多的警告不断出现,但是纸币的增加让所有人都不太能够看得清楚现实。


坦率地说,这些数据预示着一个相当危险的前景:人们可能前一天晚上还美美地进入梦乡,第二天早上醒来就发现股市崩溃了——就像日本那样……


……或者更糟糕,爆发了一场全面的危机——就像塞浦路斯那样。


然而,搜索结果中也有一些好消息,比如说:


“CNBC收视率创下历史新低。”


“美国偶像第12季结局篇收视率创历史新低”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nKoyS5JakhQ/499848.html

政府主导城镇化遍地是灾

据路透报道,接近中国政府人士称,发改委40万亿城镇化草案夭折,因为高层担心再次大规模支出可能推升地方债务和加剧房地产泡沫。政府智库经济学家称:“城镇化计划可能推迟。高层已经发现,若城镇化不能按正确道路进行,将出现潜在风险。”随即,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说,城镇化规划研究已进入尾声,但还没上报国务院,且研究方案里并没有做投资的预测。所以,“国务院否决了40万亿投资的城镇化草案”说法不实。


但路透社的说法来自为国务院提供咨询的一家智库的经济学家,“领导层希望启动改革,但地方政府却不这么看--他们觉得这是扩大投资的最后机会。”由于涉及的问题敏感,这位经济学家要求匿名。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生死攸关,因为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大跃进乃至整个经济已经造成巨大的问题:传统的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进行招商引资和经营城市的路子,已变成了各级政府掠夺农民土地、制造千万起强拆悲剧、房价高企、产能过剩、地方债失控的罪魁祸首。它像一根看不见尽头的长长的绳索,一圈一圈地捆住了除了任期短暂的、我走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地方主政官员之外的所有人——包括中央政府。


政府主导的一切都会有大跃进毛病,包括央企包括城市化包括政府主导经济。国土部信息中心2013年初公开表示,近8年来,全国住宅用地供应年均增长率为城镇人口增长率的3倍。在失控的地方债硬约束下,二三线及其以下城市即使房屋过量供应,价格也无法回落,价格信号完全被扭曲。


从几年前就开始的媒体披露鄂尔多斯“康巴什鬼城”之后,现在几乎每月都会增加一两个新的“鬼城”。近期上榜的有天津滨海的响螺湾,还有贵阳新城、海南琼海、湖北十堰、辽宁营口、山东乳山和南通新区等。山东潍坊附近一个10万人口的小镇高价聘请同济大学规划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区,若将全镇人都迁过去,人均建设用地也高达1000平方米!曾经被宣扬为“某某某(高级别领导人)的浦东某某某的曹妃甸”的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已陷于烂尾:巨额债务每日利息超千万。领导更换频繁,任职时间一个比一个短,官员都不愿意去任职。


已经有人算过一笔账,近期由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编制完成,规划中提及这一轮城镇化将拉动40万亿投资,涉及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市,1万多个城镇,以及4亿新增城镇人口。正如4月29日新民晚报•新民网报道:2008年的4万亿元后遗症是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过剩成空城,新一轮城镇化带来的躁动和巨量土地供应,很可能落在了一座座已经被透支的空城之上。地方政府趁势而起,各种造城运动摩拳擦掌。开发商尤其是地方政府,准备分享房地产行业最后一场饕餮盛宴。


如果真的落实,那绝对将是遍地灾难。


事实上,城镇化的提法本身就匪夷所思。从1997年乡镇企业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浪潮以来,这条逆城市化道路的政府主导城镇化之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纠正。政府政策总是和城市化规律作对,不见棺材不落泪。现在,南墙已经在眼前!


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中国还有未来,即使再人微言轻,我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立即停止政府主导的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进程,刻不容缓!


一切在政府主导经济的“中国模式”中做梦、一切以为印钞票就能解决问题的人,都应该马上醒来!中国已经没有拖延的时间了。在城市化的道路上,惟有土地民有、金融开放、迁徙自由,才会是巨大的改革红利;沿袭政府主导土地和金融、限制公民迁徙自由,将是看不见的黑洞没有底的深渊。一步之差,中国的未来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GC43W0II4b0/499847.html

三地主VS政府 前海土地“结”

尽管前海是张白纸,但由于土地权属的问题,即便是前海管理局,也不能在上面随意“作画”。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深圳官方获得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在前海14.9平方公里用地中,未出让用地即政府掌控用地7.8平方公里,这部分未出让用地剔除水廊道、道路及公共绿地后的净用地仅3.07平方公里。


由于历史原因,在已出让的6.43平方公里土地中,招商局、中集集团、深圳国际旗下的西部物流三家公司在前海合作区内合计拥有超三分之一的土地储备。今年早些时候,香港券商对这些土地的估值高达3800亿元。


为了使前海开发有足够的空间,深圳市政府正在与这些企业商讨回收土地的具体政策。但由于和三大地主在土地确权和土地用途改变等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原本预计3月底对外出让的地块被再次推迟到了6月。


按照计划,前海的开工建设已迫在眉睫。深圳土地奇缺众所周知,前海作为“挤”出来的新空间,对于深圳扩容意义重大。


迫在眉睫


一拖再拖之后,前海的首批土地出让有了成行的可能性。


日前,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正式公布了《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土地管理改革创新要点(2013-2015年)》(以下简称《要点》)。


上述文件显示,前海将在建立差别化土地供应模式、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模式、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市场调控和监管机制以及土地管理体制机制等五大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这被认为是前海土地即将开闸入市的信号。


按照前海官方的最新说法,前海的首批地将在6月份正式对外出让。


事实上,在各大利益主体仍未就核心事项达成一致前,这也是妥协的结果。毕竟,前海的建设已迫在眉睫,无法再等。


前海管理局曾在3月中旬召开媒体通气会透露,随着填海与土地整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前海的土地出让工作也即将正式启动。前海计划在上半年推出第一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土地供应。伴随着土地出让,今年前海将安排大约25个产业建设项目,计划启动400万-50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此外,今年前海还将安排27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22项新开工项目和5项续建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80亿元。


按照前海官方的预计,2015年将有一个显著的改变,预计会有10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成型,投入使用。“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在2015年形成轮廓。”前海官方称。


但在目前的僵局面前,这一轮廓只能是构想。而在僵局的门外,等待进入的企业却已排成行。


经济观察报获得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前海共批准入区企业302家,完成注册登记的企业142家。而2013年1月,就批准了110家企业入区,超过去年全年数量的1/3。截至3月初,前海企业注册资金达898亿元,其中80%是金融企业。


土地无法出让,除了建设拖后,另外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曾公开表示,前海管理局主要靠土地的出让、物业租赁以及入股前海要素平台的投资收益等方式,形成持续收益,以此维持自身的运作。比如“前海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少需要800亿—1000亿元资金,这就需要依靠土地出让等”。


三大地主


在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看来,前海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和极强的产业吸引力,政府必须梳理清与三大集团在土地权属和性质变更方面的利益问题,才能将土地价值发挥到极致。


但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答案。


经济观察报获得的官方内部文件显示,截至目前,前海14.9平方公里的总用地中,未建用地11.2平方公里,已建用地2.8平方公里,在建用地0.9平方公里。


而已建用地主要为港口用地、仓储用地、交通市政用地、居住用地和临时汽车4S用地。


具体而言,港口用地主要位于妈湾大道西侧,仓储物流用地主要位于妈湾片区,包括平方汽车城、保税港区等;交通市政用地包括深圳西站、南山污水处理厂、南山电厂、前湾电厂等。居住用地为招商前海湾宿舍。此外,桂湾片区月亮湾沿线分布大量汽车4S店。


两大在建项目分别为综合交通枢纽和车辆段及上盖物业,均位于桂湾片区。


不过,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美好,却又那么让人煎熬,这其中最致命的是土地的权属问题。


文件显示,14.9平方公里用地中,未出让用地即政府掌控用地7.8平方公里,这部分未出让用地剔除水廊道、道路及振海路公共绿地后的净用地仅3.07平方公里。


上述文件显示,在前海的土地中,与政府并驾齐驱的是以招商局、中集集团、西部物流为主的三大地主,其中招商局红线范围321.9公顷,中集54.2公顷,西部物流18.6公顷。


今年早些时候,有香港券商按每平方米3万元人民币计算,三家公司土地由工业转商业用途后,总估值将达约3800亿元。


事实上,由深圳市国土委牵头处理的深圳政府和三大地主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中。但由于双方对补地价水平的预期相差较远,市政府现要求上述企业递交前海土地开发方案。


资料显示,中集集团在前海拥有的土地分布在前海第9及10单元,其中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的第9单元已被列入首批重点开发项目。中集提出的初步方案,包括打造前海成为具国际竞争力的海洋航运金融中心,并引入中行及建行等重量级机构,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航运及海洋工程属资本密集型行业,兴建如船舶、石油钻井设备时需要大量融资。


另外,深圳国际土地位于前海第19、20单元,其中19单元已被官方初步列入首批建设名单。


深圳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高雷公开表示,希望今年年底前能完成前海土地权益确认,并期望这些土地的平均容积率水平可提升到4至5倍,其中10%至20%的土地将用于酒店及高端公寓等配套基建。


就目前各方的表达来看,谈判还在持续,而且没有太明确的时间表。


招商地产董事长林少斌5月27日表示,招商局与当地政府关于前海土地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中。因有关协商仍未尘埃落定,招商局更倾向在今年首批前海土地出让后,再对旗下土地作进一步规划。


针对和三大地主间的谈判,前海管理局经营发展处处长、新闻发言人王锦侠给出的说法是,前海现在进行土地整备,整备包括土地形态与性质等方面,区内的部分使用权确实存在于一些企业手中,而与企业协商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整备的一部分,但不存在“三大地主”的说法,整备结束后会将相关情况对外公布。


不过,有一点已经很明确。前海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早前表示,土地正被采取等价原则,即根据原来用地的价值,给予相等价值的商业用地,而并不是“原来100万平方米的物流用地,调成商业用地了,就变成100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


此外,坊间还流传着另一种方法,即给予原来同等面积的土地,土地持有人则必须根据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差价,补交地价。


港企或上位


尽管关于土地的谈判还在持续,但前海的其他工作仍在推进着。


一港资地产公司中层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今年春节后,由前海管理局一位副局长带队的调研团队,多次到该公司座谈调研。


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做好前海的规划和开发。在该中层看来,这些前海的官员非常懂金融但不太懂地产开发。


该中层表示,前海管理局倾向引入香港的开发商,内地纯地产开发商的机会不多。经济观察报获得的信息显示,早在2011年、2012年,前海管理局已与新鸿基和新世界等巨头完成了多轮沟通,“非常深入”,已提交成熟的方案。


“这些企业政府关系做得比较早,基本确定能参与进去。”


上述说法也得到了深圳一国资地产公司高管的证实,“政府担心前海变成房地产项目”,因此,想把前海区域内的土地做成酒店、高端公寓可能性并不大。


这位高管称,深圳国资地产公司参与前海开发的机会并不大。


事实上,前海正在努力避免前海开发地产化。


目前,深圳市政府的立场是希望前海土地开发要与产业挂钩,所以更偏向产业方向,而房地产却不在鼓励产业内;同时,纯地产项目难以获得,开发商要想参与前海发展,必须寻找产业合作伙伴。


根据深圳市政府日前公布的前海土地改革要点,前海将鼓励和支持资本实力雄厚、开发经验丰富、招商能力强、营运成效明显的企业,特别是港资、央企及国企参与前海土地开发。


《要点》还提出将根据开发建设需要,面向实力雄厚、综合招商能力强的企业,探索成片开发、定制开发、带资开发、一级开发等多种模式。同时,还将探索用地用房实行有条件的“带设计方案”出让、“带管理方案”出让,严格项目用地准入。


具备上述能力的港资开发商居多。


本报记者在另外的一份政府文件中也看到了类似的建议,该文件称,要积极引入港资企业,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利用多种开发模式,共同促进前海建设目标的实现。


据悉,第一批谈的企业中,大部分是跨国企业以及实力雄厚的有关金融服务及其他产业的企业。


上述港资中层表示,获邀洽谈的港资企业包括长实、新鸿基及新世界,而其所在的公司也在获邀之列。


经济观察报获得的信息显示,前海第一批公开出让的是政府手中的土地,而不是大企业手中的地,这批地前期和一些企业谈得差不多了,出让也只是走一个市场程序。


据悉,前海管理局将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出让土地,以防止过度竞争,导致高地价、高租金。对事关前海发展全局的特别重大高端项目用地,前海将试行“公告出让”,即相当于邀标,一般仅一家公司。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林少斌的确认,林少斌表示:“目前看来,政府并不希望采取简单的价高者得。我们要看第一批地怎么卖,卖给什么企业、用什么政策。”


一种说法是前海土地的价格将参考周边的地价。


据深圳国土委最新资料,前海附近的后海中心区今年1月成交的一幅商业用地的地价为9875元/平方米,去年12月成交的一幅住宅用地的地价为8609元/平方米。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LZeGcyoYws/499846.html

为啥房产税成了‘谈虎色变’?

本来房产税是用来打压高房价,保证地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政策工具。可是,为什么房产税在中国没有作用?更有甚者,为什么所有人都害怕房产税呢?


政府怕房产税,是因为怕得罪既得利益阶层,加上政府的许多官员都属于既得利益者。另外,出卖土地得了大便宜,还再收房产税,政府怕老百姓不满而闹事。最后,政府就算想搞房产税,从上到下,没有信心能够把房产税公平,有效的执行下去,而达到既定的政策性目标。


富人怕房产税,是因为他们怕坐拥大量的房子成本太高,其利益受损。


当官的怕房产税,除了富人所担心的以外,还害怕资产被曝光,人头落地。


普通人,也就是只有一套,或两套房子的人,他们怕房产税,不是怕这种税会降低房价,而是怕政府趁机从他们身上拔毛。


重庆和上海都实行了房产税,可是两个城市只对增量,而没有对存量征税。同时,征税的起点过高。所以,两个城市的房产税,形同虚设,对打压房价,疏通房地产交易,毫无意义。


现在,许多城市都想搞房产税。而且,目标和口号都一样的:提高空置房产的拥有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房价的目的。


这些都是见鬼的把戏。政策还没有出来,大家都知道结果了,那就是坑人。为什么呢?


首先,政府目前的税已经很重,如果继续加税,老百姓总是不高兴。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房产税的征收办法和目的不清楚。


漫无目的,无效的税法,还不如不征税,免的大家都害怕。


那么,到底要不要收房产税呢?还有,到底收税对抑制房价有没有作用?


我认为,如果不改变目前的混乱思维,不加强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能力和公平性,收税反而不利于房地产的发展,反而会加剧目前正在形成的房地产泡沫。


但是,我本人还是主张征收房产税的,只不过,在制定和实施房产税的时候,必须先满足下面的几个条件。


首先,明确对每个家庭的前两套房子不收税,而两套房子的总面积不能大于150平方米。


其次,对每个家庭大于150平方米的面积开始收税,或者对3套或3套以上的房子开始收税,而且是累进税。例如,对第三套收2%,第四套收5%,第五套收10%,等等。这个百分比,是指纳税量与房子的市场价值的比例。


再次,对新建的房子,严格控制面积,对大于100平方米的房子征收‘大房税’。同时,规定开发商,每建100套房子,小于50平方米的必须占50%以上。


最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必须大力建设。这样的房子,在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最大不能超过50平方米,在人口100万-500万之间的城市,最大不能超过70平方米。所有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对所有的居民开放,包括外来民工。


当以上的政策都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时候,大家就都不用害怕房产税了。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jkOoCyjDi4I/499845.html

资源错置与经济结构畸型化(1)

本该在3月两会之后登场的经济改革方案终于露出端倪:正在起草的改革方案将包括金融、财政、土地、收入分配和户籍制度等7大领域,而且一反江胡时期惯例,这项改革将由总书记习近平“亲扛帅旗”。


“克强指数”后面的隐忧


2010年12月,据维基解密公开的文件显示,李克强在辽宁省任职时曾对美国驻北京大使雷德(Clark T. Randt)表示,他不相信中国的GDP数字,主要看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发放的贷款额。当时李主政东北,该地还有不少重工业,据此判断该地真实经济状况,李克强自有其道理。


英国《经济学人》曾按照李克强所说的三个指标,做了一个“克强指数”(Keqiang index)。根据“克强指数”来看,2013年1季度中国GDP增长7.7%,用电量却只增长4.3%,铁路货运量则下降1.1%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9%,这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不景气,经济结构并未得到改善。新增贷款的实际流向与银行的官方报告不同,据说某些地方有60%的新增贷款流向了房地产业。


从税收来看,今年以来,地方税收虽然增长,但税收增速下滑。究其实,税收增长中来自于制造业的税收增长并非主流,而是地方政府使出了各种方法,比如补交、提前预征、趁新城镇化疯狂卖地等才达成的增长,这意味着中国税收增长不能持续。这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政府开支、官员工资、维稳经费、军费都仰赖于税收的持续增长。基于此,中国政府将今年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上述几方面,显然出于自身的实际考虑,因为金融、财政、土地三者都关系到政府的“钱袋子”问题。中央银行近几年充分发挥印钞功能,保证中央财政的“钱袋”饱满,并维持各级政府的巨额投资。土地是地方政府的钱袋,户籍则是为了让农民乖乖交出土地的安抚剂。所以这七大改革中的四项,其要点就是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从新增贷款流向来看,依然在走2009年以后的老路。不管中央政府的主观意愿如何,中国目前的新城镇化将如同2009年以后的政府投资一样,除了形成新的僵尸企业、僵尸开发区、僵尸项目之外,无助于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


2009年后中国陷入巨额债务泥潭


2008年发生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成为世界各国调整本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机会。但中国不仅没有借这一机会调整经济结构,让房地产泡沫消退,反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政府投资,成了逆向调整,导致房地产泡沫持续放大。此举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中国拯救世界经济”的“美名”,但其结果之一是让中国陷入了巨大的债务泥潭。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1月30日曾报道过,自2009年以来,中国央行的货币供应量先后超过日本、美国、欧元区,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占近一半。


中国债务因门类太多,数据也不透明,论者虽然大都承认地方债务已经失控,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极大,但到底有多大风险,却莫衷一是。


据我搜集到的资料,国内《财经》杂志的“摸底中国负债”(2013年4月7日)是篇详实可靠的文章,该文经过分门别类计算,金融部门债务、政府部门债务、居民部门债务与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合计,总债务规模高达120-128万亿左右。仅2012年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就达到了GDP的2.21倍。该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他的结论是:“在人均收入6400美元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维持这样的债务水平”。里昂证券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也认为中国总债务规模高达107万亿左右。


可以说,通过大量举债来推动经济增长已成中国常态。中国GDP增长是靠债务来支撑的。印钞票的“积极后果”是政府的钱袋很满,没有财政压力;消极后果就是通胀,承担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说穿了,所谓通胀就是政府为了减轻自己的财政压力,利用铸造币权转嫁压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再来一次财富分配。


2009年后中国的逆向经济调整


2009年之后的经济逆向调整,还产生了比债务泥潭更为严重的后果:经济结构更趋畸型。


中国2009年依靠政府投资支撑的经济发展,付出的成本太高,还产生了大量资源错置现象。


所谓付出的成本太高,一是指制度成本太高,等于直接打通了中央政府手中掌控的“两只钱袋”——金融与财政:政府利用手中的铸币权,让银行开动印钞机。印出的钞票通过政府投资、银行放贷等方式哗哗进入中央、地方两级财政口袋里;二是金融成本太高,钱流入不该去的地方后,成为各种形式的高利贷资金来源。在中国的债务总规模中,影子银行是一个让人非常担忧的问题。里昂证券估计,中国的影子银行总规模在13万亿至17万亿的水平,其中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而在银行理财产品中,59%没有担保。三是要素成本太高,除了能源、劳动力,交通运输成本也上涨很快。由此带动各种物价攀升。在成本都攀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下降,外资大量流出,就与成本攀升有直接关系。


资源错置体现在两点:大量政府投资未流入生产部门,而是流入房地产业(据说高达35-45%),导致五年内中国房地产价格攀升。2012年,英国豪宅物业顾问莱坊(Knight Frank)公布各国近五年房价平均涨幅,中国以超过110%的涨幅居首。其中由政府垄断的地价上涨最快,据广东省统计局和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调查报告,2009年-2012年三年间,广东省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价格从每平方米852元上涨至3264元,涨幅近300%。


由于中国金融未对外开放,外汇管制制度客观上保护了中国金融。因此在房地产泡沫支撑下,中国的债务危机没有崩盘,一些地方的制造业还可以延续。出口也在继续。中国政府在没找到其它经济支撑点的情况下,仍然抱住房地产业这根主要支柱不放,以发展房地产业为核心的新城镇化经过包装后出台。新城镇化需要巨额资金推动,仅仅从2012年下半年到今年1季度,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1万亿。其结果也不出预料,全国各地开始上演抢地大戏,一些地方的新增贷款中,流入房地产业的约占6成。


2009年以后,中国政府投资导致资源错置,其后果很严重,其中之一是导致许多企业无法产生足够覆盖利息的资产回报率。房地产价格攀升与全国数百座鬼城同时出现。而在地方政府竞争体制中,许多僵尸型企业大量产生,这些企业占据大量信贷资源,但却不产生效益。《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5月25日发表的调查报道“唐山曹妃甸工业区烂尾”,详细记载了这个由一大堆僵尸项目、僵尸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金组建的僵尸工业区,一个是累计投资超过3000亿元的曹妃甸工业区,一个是投资280亿元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两地目前成了烂尾工程,唐山市为此支付的利息每天就逾千万之巨。这只是中国类似的僵尸项目的一个缩影。这种僵尸企业不会产生效益,日渐增长的债务只会累积成一座大山。


发改委声称今后若干年内将投资40万亿,却并未说明这40万亿将从何处筹措。根据此前的情况,只能是继续印钞票,这一发行量将不比以往几年逊色多少。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待续)


原标题:资源错置与经济结构畸型化——中国2013“经济改革”的焦点(1)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BBDDEu0iBv0/499842.html

新大地“茶油第一股”谎言真相

在谎言未被彻底地揭穿之前,这家公司的高管有说自己是“躺着也中枪”的。对于这一言论,我们或许会打上问号,并问一句:事实真是这样吗?


但是,当证监会稽查总队办案人员慢慢地把这家公司欺诈发行的真相揭露开来的时候,我们或许更多的会打上一个惊叹号,并惊呼: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这家公司就是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地”)。目前,证监会已经初步查明了该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行为,并且进入了审理程序。


造假手段高明


IPO申请顺利过会


时间回到2012年5月18日。


这一天,创业板部举行两场发审会,审核5家公司。其中,2012年第36次创业板发审会审核两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分别是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天晚些时候,证监会创业板部公布了五家公司首发申请的审议结果:全部获得通过。


新大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黄运江、凌梅兰夫妇;保荐机构为南京证券,验资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发行律师为大成律师事务所。


公司IPO募集资金分别用于三个项目,即遂川县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精炼茶油项目、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茶粕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和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渠道建设项目,投入金额都为3500万元。


如果一切顺利,创业板市场很快会出现一家简称为“新大地”的公司。但是,当2012年6月28日媒体曝出新大地涉嫌欺诈上市的消息后,这家公司上市的梦想就此破灭:2012年7月3日,新大地及其保荐机构南京证券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终止发行上市申请。


而随着证监会对新大地涉嫌欺诈上市的进一步调查,公司高层那些自认为做的天衣无缝的造假手段就再也藏不住了。


克服众多困难


找到关键线索


“在媒体曝光后不久,我们就前往这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负责新大地案子的稽查总队调查人员对记者表示。据他介绍,当时负责调查的是稽查总队第七支队,这是一个刚刚筹建的部门,人力相对有限。


实际上,在稽查总队调查组介入之前,证监会就已经要求中介机构做过一个自我核查,但中介机构对媒体质疑都给出“合理”的解释,认为新大地不存在造假行为。


尽管发现线索比较困难,但办案人员还是找到了突破口。


“在进场之前,我们仔细阅读了新大地的招股说明书,对所披露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对是否有水分做出了一个初步判断。”办案人员介绍。


而在进场之后,办案人员也做了明确的分工,在对收入成本等分项地进行核对的同时,在第一时间组织对新大地存货进行盘点,办案人员说,“盘点之后发现大额的帐实不符。”


调查步步深入


真相浮出水面


随着调查的一步步深入,稽查总队办案人员发现了这其中所蕴藏的更多的猫腻。


“根据我们对新大地的调查,发现这家公司的造假手法非常隐蔽。”办案人员介绍。


为了掩盖其造假行为,新大地并没有采取像绿大地那样伪造金融票据、虚增大额资产、大量的关联公司交易等“明目张胆”式的财务造假,其手法相比而言更加隐蔽。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进行“兑水掺假”,即在对客户真实销售的基础上虚增部分或少量销售收入,使其造假更具迷惑性。


同时,将造假数据“化整为零”,即将虚增收入分散到数量众多的客户。而这种造假手法使得查处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此外,是大量使用现金虚增销售收入。因为现金交易不像转账交易那样清晰地记载资金流向,同时也会增加事后调查的难度。


“以2011年12月份为例,当月新大地账面上反映的现金销售很少,而实际上现金销售比重达到40%多.为了追踪这些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调查人员集中十多人,利用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在银行调阅、复制了 4000多张银行单据原始单据,再逐日逐笔进行人工对比,最后梳理出资金来源,结果显示可疑销售共涉及数百家客户;之后,调查人员在梳理可疑销售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走访,事后证明这个月份大部分现金销售都是虚假的。”办案人员介绍。


其二是造假资金来源多样。


财务造假虚增收入需要资金的配合。办案人员介绍,为了筹集资金,新大地也是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一类是自有资金循环,即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或在建工程业务,将自有资金“转出”体外,然后再以销售的名义“回流”到新大地,从而虚增收入。


另一类是多种手段获得外部资金,新大地将个人向银行贷款、私下的股权转让协议、政府补贴款等获取的资金,转入新大地关联公司或其控制的银行账户,然后以销售的名义虚增收入。如新大地实际控制人与某私募基金和投资公司私下签订了股份装让协议,转让新大地股份,新大地将获得的资金大部分用于虚增收入。


其三是中介机构均未勤勉尽责。调查发现,承担新大地发行上市项目的3家中介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未勤勉尽责,没有严格按照证监会、财政部、司法部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业务准则履行应尽的工作职责。有的该履行的程序没有履行,有的履行程序“走过场”、流于形式。


“如对于发行人报告期前十大客户销售的真实性,证监会制定的《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 中有明确核查要求,但调查发现有数家前十大客户并没有履行相应的核查程序,而这几家的销售数据最后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分’。”稽查总队办案人员介绍。


违法事实认定


付出沉重代价


对于造假行为,新大地以及相关的中介机构必然要付出代价。


证监会表示,拟决定对新大地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黄运江、凌梅兰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监事及财务总监凌洪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董事黄鲜露、董事及董事会秘书赵罡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0万元罚款; 对董事樊和平、邱礼鸿、支晓强、何日胜、奚如春、监事马建华、陈增湘、林明华、副总经理李明、何敏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


同时,拟对保荐机构南京证券给予警告;对南京证券责令改正并实施公开谴责的监管措施,限其在6个月内对内部控制制度、尽职调查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向监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监管部门将检查验收;对保荐代表人胡冰和廖建华给予警告,分别处以15万元罚款,并分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拟没收审计机构大华所业务收入110万元,并罚款220万元;对大华所责令改正;对签字会计师王海滨和刘春奎给予警告,分别处以10万元、5万元罚款,并分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拟没收法律服务机构大成所业务收入50万元,并罚款100万元;对签字律师丘远良、申林平、刘军、刘韬给予警告,并对丘远良、刘军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对申林平、刘韬分别处以5万元罚款;此外,对刘军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epZQRaSCDsk/499841.html

多行业招聘缩减 史上最难就业季雪上加霜

最近一段时间,有几个字我们经常听到——“史上最难就业季”。


初进6月,火热的季节,而今年与此形成反差的则是,冰冷的就业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一边是庞大的毕业大军,一边却是公司缩减的招聘计划;一边是留在一线城市实现梦想的渴求,一边却是找不到工作的现实境遇。就业季为何这么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走访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公司以及对业内人士的专访,试图寻找出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


“今年4、5月公司研发部门裁掉了一批人,我能留下,那是必须的,企业只会留下能干事的人。”5月25日,一名通信企业高级工程师Thomas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笑着说。


2013年的夏季,迎来了史上最难毕业季,699万应届毕业生“开抢”就业饭碗。Thomas,一名在专业领域混迹多年的通信人才,直言在裁员风波的影响下,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俨然进入了就业黑暗期。


部分行业需求下滑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在通信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中兴等企业,去年底就展开了规模不等的裁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一届应届毕业生想要进入该领域工作,难上加难。


“以去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为例,去年底进入某知名企业的学生,80%左右没有通过试用期,都被裁掉了,只有少部分承担重要工作量的人留下了。”一名央企研发部门的员工对记者转述着自己大学同学的经历。


在采访时要求隐匿自己所在企业名称的Thomas透露,按照往年惯例,自己所在的企业每年4月会展开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活动。但今年的人事行政部门有点 “静悄悄”,不仅没有组织专门人员去高校展开招聘,相反,在公司内部动起了“刀”。“主要是针对研发部门,”Thomas表示,一次性裁掉了20余人,动作迅速。


“这和通信行业的效益有密切关联。”Thomas所在的企业,在通信领域WIFI设备市场占有率位于行业前列。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移动、电信、联通这三大运营商采购量明显减少。


从去年末开始,WIFI设备市场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虽然4G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运营商不会彻底抛弃WIFI,需要通过WIFI来实现数据量上的分流分压。但即使是这样,也难掩颓势。


“黄金期过去了,需求量的减少必然会影响到相关专业学生进入通信领域。”Thomas说。


除了通信行业,记者还从旅游服务业、餐饮业等个别企业了解到,今年的应届生招聘计划有所缩减,即使没有缩减,原本每年惯例展开的大学生培训计划也暂时搁浅。


根据国家人社部就业促进司的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用人需求增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减少幅度较大。


其中,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减少17.3万人,下降5.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用人需求减少3.1万人,下降17.8%,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减少12.6万人,下降17.4%,批发和零售业的用人需求减少7.7万人,下降9.6%。


调整产能结构利于就业


“最近这些年的基本投资,更多体现在基础性工程上,对大学生的数量要求比较低,有时候反而更多地需要农民工及体力劳动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刚表示,就业难是市场规律发展结果。


根据成刚长期的调研获悉,目前我国大学的招生规模,是由相关部门首先确定招生指标,对应行政部门再展开招生。如果遇到某一战略需要,招生指标会进一步扩充,原本市场需求只能容纳500万大学生的就业,有关大学却培养出了600万专业学生,这在理论上导致了100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


成刚表示,市场需求的下降,还有一个原因,从产业结构来看,近年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并不是很好,而这部分企业恰又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平台,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导致了市场需求的进一步下降。


在二、三线城市,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相对更发达些,这些行业涉及更多的是简单劳动力,进一步导致应届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加剧,就业难度增加。


“除非对产业结构做出调整,包括高端农业、深加工及农业技术岗位等做出拓展,给大学生提供上升空间,才能对一线城市的就业难问题起到缓解作用。”成刚认为。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m1jIUZiNNbs/499840.html

隐性负债“滚雪球”推高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路透北京6月3日 - 高达9.3万亿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俨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颗定时炸弹,而藏匿在其后的隐性负债更是令其积重难返,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即使是从中牟利的信托经理们也开始谨慎起来。


作为中国人均GDP第一大省,嗅觉灵敏的信托经理们曾经一度把江苏省的地方融资平台视为性价比最高的项目首选地,最近却也开始犹豫了。用一位信托经理的话说,“你不知道他到底做了多少了。”


多位来自信托公司、私募基金的消息人士都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贷款、信托等各类融资互相接盘的“滚雪球”行为。路透检索公开信息后发现,零星的公开资料已显示:江苏省西南部的地级市--镇江市的政府隐性负债比例很高,平台公司拿到的补贴刚好与债务利息相当;而全国地级市经济第一的苏州市下辖区县--吴中区存在“疑似重复抵押”案例。


“地方政府每进行一次新的资金配置,就放大一次风险、增加一次融资成本。实际就是风险后置。”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高管表示。


按照目前行业内的“市场价”,信托公司从政信合作业务中赚取的手续费在1-2%,也就是说,债务每滚动一次,就会有融资总额的1-2%进入金融机构的腰包,再加上支付给投资者的收益率8-10%,地方政府的“隐性融资”成本大约在10%左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煜辉表示,不仅限于信托,还有私募基金、证券资管等,地方政府的融资途径太多了。只要不处理存量债务,循环滚动就停不了。有到期的,就得给他续上。


“不可能中断债务,(否则)整个资金链就绷得很紧,会有连锁反应。‘牢牢守住的底线’就守不住了。所以只能用很宽的货币去维持。”他称。


北京一位专注于政信合作的信托经理就表示,一般项目到期后,地方财政都会出钱先完成兑付,然后再找新的机构发行新产品,这期间可能有两三个月的空白期,使接盘迹象没那么明显。“在尽职调查的时候是能查出来的,但是大家都不会明说,有的项目好也就接了。”


不过,申银万国债券分析师屈庆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市场杠杆很高,不管是显性的杠杆,还是隐性的杠杆。在所有利好都兑现完毕后,任何一点利空因素都可能成为引发杠杆调整的导火线。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此前曾表示,去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9.3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2012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5倍,如果加上通过债券、信托等渠道融资的债务规模,这一比率将更高。其中共有3.49万亿元贷款将集中在未来三年内到期,财政代偿压力较大。


**金融掮客推高融资成本**


隐性负债大约10%的成本,要远高于一年期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6%,以及发行债券的成本。以去年发行的七年期AA+评级的企业债为例,平均发行利率为5.7%。


“信托融资是贵,但是政府平台融资有多少是从价格角度考虑呢?”一位不愿具名的债券分析师称,“主要是看能不能融到。至于还钱可能就不是他这一任期要考虑的事了。”


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连起表示,举债时很少考虑债务使用状况,只考虑能不能借来钱,先花了再说。银行都认为政府不会破产,恰恰危机就在这里。虽然不会拖垮银行,但是如果再继续下去,可能还需要对银行注资剥离再新一轮救助行动。


事实上,中央政府已经出台多个文件(最近的有463号文和银监会的10号文),希望通过严格规范让隐性债务显性化,全口径管理摸家底。但在限制新增的同时,对存量影响则甚微,而且有可能把隐性债务赶到更加不受监管不受保护的“黑暗地带”。


“(中央)希望用各种文件让债务自己理顺,其实反而让更多不合格机构涌进来。”上述大型信托公司高管称。


尹先生来自某国企下属的投资管理公司,该公司就在从事与地方政府合作的项目,他们自认是“463号文”的获益者,因为该文件要求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不能接有财政担保函的项目,但是私募股权基金(PE)却未作限制。


“463号文严格执行,信托不能做了,但是我们能做。而且(江苏)那边的财政很容易出担保函。”他表示,“某个区财政局就给同一个项目,同一个抵押物出了好几次承诺函。”


穆迪高级副总裁/亚洲主权风险部主管Tom Byrne表示,中国的信用状况会受到潜在风险制约,这些风险包括地方政府的或有财政负债以及快速增长的银行和非银行信贷。


参看渣打等机构对中国政府的负债率估算图表,请点选 link.reuters.com/huf87t


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金融掮客扎堆,导致社会资金多集中在平台、房地产领域,而这两大领域的高回报又拉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一般企业(有议价能力的大型国企除外)如果无法支持10%甚至更高的资金成本,根本借不到钱。


中金公司报告就称,经济结构矛盾突出,房地产泡沫和地方融资平台对私人部门实体经济挤压,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流动性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下降。


21世纪经济报 道稍早称,江苏正在筹备成立全国首家地方版、省级资产管理公司(AMC),注册地在无锡,负责用市场化的方式收购、处置江苏省内不良资产,包括省内银行不良贷款、企业坏账等。报导并援引知情人士称,无锡市政府近期出台新规,规定政府融资总成本不得高于8%,以缓解财政压力。


**镇江融资平台多数靠财政补贴过活**


管中窥豹,镇江融资平台就很有代表性。路透以其为样本调查后发现,镇江市单纯通过信托融资的规模,去年就超过债券融资,且占到本级可用财力的一半,一年仅此一项的融资成本就可能达到10个亿。


镇江辖区的四家融资平台公司分别是:镇江市交通投资建设发展公司、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镇江市水利投资公司。


通过查看刊登于中债登网站的上述四家平台公司的最近一期财务报表,其中三家财政补贴收入大于营业利润。而四家合计补贴收入14亿元,和“发债+信托”的一年融资利息差不多,这还不包括银行贷款和通过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其他途径的融资成本。


路透梳理来自用益信托工作室以及公开资料的数据发现,2012年,镇江市辖区内的融资平台通过信托融资规模约100亿元。除此之外,当年上述四家平台公司中的三家通过发债募资合计金额为69亿元。


按照信托融资成本10%,发债年利率6%估算,这四家平台公司2012年的“信托+债券”融资一年的利息支出就达14亿。


“报表不重要,平台融到钱,把不盈利的路修好,然后政府回购,回购的钱再用来还债。当然也可能回购的钱用作了新的投资建设,这都不要紧,只要他在给政府做基建,就相当于平台把政府给绑架了。不要看有没有收入,就是一个壳,但是是政府会给钱的壳。”北京某评级公司的评级总监表示。


但张连起则指出,补贴是不一定到账的,只要有文件就可以确认。即使是应收款,也同样有效。所以这个财政补贴不一定是真金白银。


“吃补贴就是靠外部输血,这不符合借贷逻辑。”他表示,“如果地方政府负债率不到70%还可以接受,但事实上很多地方政府在财务意义上已经资不抵债了。”


“银行贷款肯定还是大头,由此估计贷款也要有100多亿,公共预算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合起来差不多也有200多亿,这么看(政府的)负债率很可能在100%上下。”上述评级总监称,但是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可以接受的。这和美国、日本负债率高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统计大部分城投债的负债率都在60%以下,如果财务报表负债率都粉饰不到60%以下,说明这个公司已经很烂了。”上述债券分析师称。镇江这四家平台公司的负债率就从41%到66%不等,不过负债率66%的是经发总公司2011年的报表。


**一女多嫁,县级平台疑似重复抵押**


而“一女多嫁”这种借贷大忌也在地方政府的融资中隐现。2012年6月,五矿信托和方正东亚信托分别发行的两款信托计划似乎就存在“重复抵押”:先是股权全部抵押给一家信托公司,之后又把这个公司几乎全部资产抵押给另一家信托公司。


两个信托计划有着同样的交易对手--苏州吴中城投,相近的发行时间,以及几乎同样的资金用途。


公开资料显示,方正东亚信托-方兴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苏州吴中城投)分三期募集总规模3亿元,在2012年5月24日到6月5日成立,以“苏州吴中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提供为信托质押物;资金用途是吴中区蠡墅片区(西片区)改造地块综合整治项目。吴中区财政局将出具支持函。


稍后不久,另一款五矿信托-恒润基建2号(苏州吴中城投公司应收账款转让项目)信托计划于2012年6月19日成立,实际募集资金10亿元,以吴中城投公司绝对控股子公司吴中文化投资公司提供土地抵押担保,拟抵押土地实际市场价值将近10亿元;资金用途指定用于苏州吴中区蠡墅片区改造地块综合整治项目。


但是否重复抵押,业内仍有争议。“不能说一样吧,说不定政府还会注资或者划拨其他资产进来呢?其实政府平台项目的抵押物都是象征性的。”上海一位资深信托经理称。


该信托经理并称,可能存在一个项目套多笔贷款的问题,但是要看具体的融资协议。主要原因是符合贷款要求的合格项目太少,所以都会拿合格项目包装。


不过路透致电项目所在地长桥街道获得的信息却是,蠡墅片区现在还在拆迁,根本谈不上项目建设,遑论竣工招商。


“政府信用的东西,没办法说。”该信托经理摇摇头。


**债务置换,披露全口径资产负债表**


江苏的经济发展状况全国领先,地区发展与财政掣肘的矛盾也就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以信托融资为代表的非信贷类融资手段渐渐成为其地方财政的有力补充,对于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就业方面也起到了正面作用,并且唤醒了负债经营的杠杆思维。


但是现金流充足的好项目越来越少,可以抵押的真实资产越来越少,融资建设需求却依然不减,交易对手衡量其偿债能力的已不再是投资项目本身的现金流,而是抵质押物的价值,进而沦落到单纯仅依赖地方政府的信用。平台之间的资产项目互相划拨,编制不实报表已经成为行业内不必说破的秘密。


之前的监管文件无法根除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创新途径增加隐性负债的冲动,也从某种程度说明,做实平台公司的资产是堵不住监管外的融资漏洞的。必须以地方政府为靶心,摸清其全部或有负债,并且尽快完成债务置换。


从各种官方表态不难看出,中国新一届政府也在研究怎么开口子,走正路。让地方的融资成为一种常态,变成公共监督下的产品,纳入全口径的预算管理。债务置换,通过公开透明的市政债代替隐性负债成为业界共同的建议。


上述信托高管称,要解决地方债的问题,可以学当年的银行,先设一个蓄水池,比如由政府发10万亿的债。不是所有人都救,一家一家看,那种实在不行的,拿这个债来填上,但是未来几年你的地方财政就要变成紧缺财政,大部分的钱都要让中央拿走。


“清理一家,发一家,全国23个省,也就两年时间,基本就做完了。做完就清楚到底有多少了。你要是不登记就视为你放弃,再出问题自己担着。这样地方政府也愿意,融资成本低。中央也通过这个方式摸清了地方的家底。”他表示。


张连起也赞成上述方案,他并提出,对于要发债的省市区的地方政府,要尝试编制全口径透明的资产负债表,要地方政府为主体的,而不是那些平台的虚拟主体的。要全面披露经营状况、现金流等,只要有发债需要,就要披露。


但受访人士普遍认为,这些建议必须中央层面动手,单靠财政部或者银监会是无法实现的。


“上面领导要拍板,不拍板就动不了。” 刘煜辉称,银行企业政府都在拖,国家的银行,哪个银行行长也不愿意坏账在自己手上爆出来。肯定是继续展期,积极想办法。


但他也表示,目前还没到具体债务置换方案的技术性讨论阶段,中央政府可能还没下这个决心。


“要减记,关停并转,经济肯定要掉下来。最核心的是,他们允不允许经济快速的掉下来,再下一个台阶?现在肯定是不可能再把经济提上去了,但是经济再下一个台阶,现在恐怕还没下这个决心。”


“政策空间实际上取决于你敢不敢减速,如果不敢减速的话,政策空间就非常狭窄,基本上可做的不多。”刘煜辉表示。







via 看中国 http://feedproxy.google.com/~r/kanzhongguo/www/~3/FuiZCecsY3Y/499839.html